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政务动态 > 乡镇动态

2025

09/16

12:06

来源:
岳普湖零距离

字体:【

访问量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沙海突围 岳普湖县以防沙治沙解锁 “生态 + 富民”新路径

来源:岳普湖零距离 发布日期:2025-09-16 12:06 浏览次数: 字体:【

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,岳普湖县曾长期深陷风沙的“围追堵截”,生态环境脆弱不堪,风沙侵袭如同家常便饭,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与长远发展。这些年来,岳普湖县以党建为引领,毅然吹响防沙治沙的冲锋号,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举措,在荒漠边缘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生态逆转传奇,带来了令人瞩目的生态环境变化。

近年来,岳普湖县制定2024至2030年防沙治沙总体规划,规划治理面积为28.09万亩,目前已完成种植面积5.842万亩,工程固沙0.1万亩。创新推出“科技+”治沙模式,通过光伏治沙、工程固沙、生物治沙等措施,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,大力扶持和发展梭梭、红柳、胡杨、沙枣、石榴、苁蓉等产业,让沙漠从生态“最大劣势”逐步转变为“最大优势”,实现了从“沙进人退”到“绿进沙退”的转变。县委、县政府号召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、防沙治沙活动,采取锁边种植、经济林种植、互助队增收、产业延伸等一系列举措,实现了荒漠化综合防治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双赢,践行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。

在防沙治沙工作中,岳普湖县采用锁边种植、绿洲内盐碱地块种植模式。锁边种植采用乔木林带与灌木林带相结合的种植方式,既能更好地防风固沙,还便于机械化管理,针对绿洲内盐碱地块,地块周边及作业道路两侧种植沙枣,其余部分则种植经济林,通过套种矮秆作物和补植经济林,实现以地养林和大林养小林的目标,推动林果业的发展。梭梭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,具有抗旱、耐高温、耐盐碱等特性,被誉为“沙漠卫士”。梭梭生长1-2年后,可在根部培植肉苁蓉。利用沙漠土地种植梭梭、培育肉苁蓉,不仅能够防沙治沙、改善生态,还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,逐步实现从防沙治沙到科学用沙的转变,取得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
巴依阿瓦提乡古勒巴格村村民图尔荪古丽·萨吾提说:“我种了40亩地梭梭,用水不要钱,准备明年种植肉苁蓉,可以卖钱。”面对艰难的治沙任务,岳普湖县深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。为此,专门组建防沙治沙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向沙漠宣战的“主心骨”。支部党员们以身作则,带头扎根治沙一线,从治沙规划的精心制定,到具体措施的扎实落实;再从技术难题的全力攻关,到群众动员的广泛开展,他们始终冲锋在前。在党组织的坚强引领和党员的先锋示范下,“治沙护绿”逐渐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,凝聚起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沙治沙的强大合力。

阿洪鲁库木乡拜合提亚尔村农民党员艾合麦提·祖农说:“我们老一辈在沙漠里开荒时,靠的就是党员带头干的劲头,今天看到年轻人这么有活力,我更有信心了!”西部计划志愿者迪丽拜尔·艾力表示:“虽然沙漠里干活累,但看到农民增收的笑容,就觉得一切都值了。”治沙不仅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,更要让群众从中受益。岳普湖县在防沙治沙过程中,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。在成片的梭梭林中,尝试根部嫁接苁蓉等特色药用植物。不仅充分利用了梭梭林的生态资源,还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。

阿洪鲁库木乡党委书记阿布都拉·阿布都肉苏力说:“这个项目,始终在党建引领下推进,核心是通过发展产业让农民增收。我们在闲置沙地培育肉苁蓉,目的是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。项目投入后,土地会分到农户手中,再依托互助队把大家连起来、带起来。计划先培育肉苁蓉种子,然后进行种植,预计一亩地每年能产200公斤。目前湿肉苁蓉市场价是每公斤5到7元,按每公斤7元算,一亩地能有1400元收入,刨去成本,纯利润差不多有1000元。”从“沙进人退”到“绿进沙退”,岳普湖县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,在防沙治沙的征程中取得了辉煌成就。如今的岳普湖县,生态环境焕然一新,绿色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鲜明底色。

相关文件:

作者:
【打印本文】 【关闭】